据凤凰卫视报道,全球最强的总统权力在手,泼天的财富在手,要问特朗普眼下还想要什么,诺贝尔和平奖当算一个。如果说特朗普获和平奖,曾经像是个玩笑,那么现在还真有可能,毕竟从他国政要到美国的本国政客都有人提名他入围诺奖,当然也不乏前脚刚提名、随后就撤回这样的尴尬状况。特朗普真的能获和平奖吗?诺奖提名背后,是怎样的纷纷扰扰和利益博弈?
Part.1
特朗普重返白宫,开启美国总统第二任期后,不断在全球乱局中试图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中东战火或是非洲动荡,他都力求通过各种打压胁迫的手段平息事态。而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介入全球纷争中,背后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者。
但获得诺奖或许也只是特朗普的一场"春秋大梦"。
2025 年 6 月 21 日,巴基斯坦政府的一则声明点燃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诺奖梦"。巴基斯坦政府发文盛赞特朗普在印巴危机中展现出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杰出的政治家风范",将他称为"真正的和平缔造者"。巴方还表示将提名特朗普为 2026 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以表彰他在印巴军事冲突中的"果断外交干预",促成了印巴停火。
在外界看来,巴基斯坦政府这一举动可谓"一石二鸟",首先,提名诺奖是给特朗普送上的一份厚礼,满足了他的政治虚荣心。其次,巴基斯坦政府的提议将特朗普直接拉入了自己的阵营。
今年 5 月份发生的印巴军事冲突,正是印度率先发动的,当时印度以"反恐"为由对巴控克什米尔发动空袭,巴基斯坦则反击并击落印度战机,双方冲突导致至少 31 人死亡、57 人受伤。在印巴双方公开宣布停战协议的 5 月 10 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率先宣布印巴达成"全面且立即停火",并称这是"在美国调解下经过漫长一夜谈判"的结果。
众所周知,特朗普上任以来,还没有特别突出的、过硬的建树,他急需要为自己的政绩增添色彩。巴基斯坦给特朗普戴了一顶闪耀着和平光环的"帽子",也让他在外交上处于舆论的优势。针对巴基斯坦对自己的提名,特朗普火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我本该因卢旺达、刚果、塞尔维亚的调停拿 4 到 5 次诺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和平更是我的功劳!"
Part.2
然而,在巴基斯坦政府诺奖提名 24 小时后,七架 B-2 隐形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 37 小时不间断飞行,向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大核设施投下了 14 枚 GBU-57 巨型钻地弹。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嘲讽:"诺贝尔和平奖?别做梦了","凭借这样的‘成功’,特朗普不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富有戏剧性的是,在美军完成对伊朗核设施的突袭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撤回了对特朗普的诺奖提名。
资深媒体人 萨苏:
特朗普试图以炸弹和威慑迫使各方坐上谈判桌,实则拉一方打一方,使美国成为战争参与方,其行为本质是强者欺凌弱者,认为强者施压即可实现和平。然而,诺贝尔和平奖旨在表彰珍爱和平、为和平努力的人,特朗普的做法显然与之相悖,是用战争手段强加自身理念。
美国对伊朗的空袭并未结束特朗普的诺奖梦,6 月 23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已经在双方的同意下走向全面停火。显然,特朗普将自己当成了调停的最大"功臣"。
但匪夷所思的是,在特朗普宣布双方停火达成后的第二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经过剪辑的 B-2 轰炸机飞行和投弹药的恶搞视频,背景音乐反复播放"轰炸伊朗"这句话。有网友称,"这不是一个严肃的政府,从来都不是。他们没有隐瞒这一点。"还有网友称,"对于一位总统来说,这太幼稚了。"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他感到非常有趣且愉悦,对其他国家或他人的感受并不在意。他精通流量的奥秘,明白只要能吸引全球的目光,持续制造轰动事件,他就能始终占据世界的焦点。
更讽刺的是,在美国刚刚轰炸完伊朗后,特朗普竟因推动伊朗和以色列停火再次获得诺奖提名。美国共和党议员巴迪 · 卡特致信诺贝尔委员会,称赞特朗普在结束" 12 天战争"中发挥了"非凡的历史性作用",并阻止了伊朗拥有"地球上最致命的武器"、"因为特朗普,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但实际情况是,以伊冲突依旧在炮火中延续至今。
特朗普对诺奖的执念已然成为全球冲突中一些国家下注的筹码。2024 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际,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向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提出了申请,提名特朗普角逐 2026 年诺贝尔和平奖。梅列日科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希望在特朗普上任后,乌克兰能够继续获得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持。
虽然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一再"信誓旦旦"地表示,上任后,他要在 24 小时之内解决俄乌冲突,但是从目前来看,战争仍在继续,美国的介入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效果。2025 年 6 月 22 日,梅列日科宣布,撤回对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他对特朗普结束战争的能力失去了"任何信心"。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本意是期望他在俄乌冲突中给乌克兰更多支持。但美乌签署的矿产协定对美极为有利,令乌方尴尬。乌方质疑特朗普在停火问题上的作为,其近期言论对乌不利,强调俄方立场、暗示乌方筹码少,还威胁乌领导人及大选,引发泽连斯基政府极度不满。撤回提名实为抗议示威,提名与撤回本质都是交易,只是未成功。
Part.3
特朗普对诺奖的渴望早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公开秘密,早在第一任期,他就曾获得过几次提名。2018 年 5 月,美国 18 名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就向诺奖委员会致信,正式提名特朗普为 2019 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以表彰他为朝鲜半岛带来和平。
在当时,万众瞩目的韩朝领导人峰会圆满落幕,支持特朗普获得诺奖的呼声也随之四起,但随后美朝谈判破裂,朝鲜重启核试验。
2020 年,挪威议员因特朗普促成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中东《亚伯拉罕协议》再次提名特朗普,但外界普遍认为,《亚伯拉罕协议》本质是美国拉拢阿拉伯国家围堵伊朗的工具,与真正的地区和平相距甚远。值得一提的是,在挪威议员提名后,特朗普本人也是非常的兴奋,他先是转发了自己获提名的新闻,并配文说"感谢",之后又连转了 15 条与此有关的新闻以及向自己表示祝贺的文字。而在调解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事态上,他则在 2020 年 10 月的一次演讲中口误自己两次获得诺奖。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当时特朗普初涉政坛,作为新人,他行事不循常规,冒犯诸多利益集团与整个西方世界,所作所为常显荒诞滑稽。即便他为朝核等问题付出诸多努力,西方世界仍不买账,这是关键原因。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执念的种子或许在前任奥巴马时期就已经产生,2009 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了奥巴马,表彰他"在促进国际外交和各国人民合作中所做出的非凡努力",这距离奥巴马上台仅仅 8 个月的时间。
在特朗普首任上台后,曾多次怒怼奥巴马,他质疑道:"他们在奥巴马刚当选就给他这个奖,他本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获奖"。在特朗普看来,自己在解决半岛、中东等问题上成绩非凡,但却没有获奖。
国际舞台上的提名游戏也助长了特朗普的期待,韩国国情院前高官洪长元、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都曾公开支持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也曾对特朗普发起提名。今年 2 月,特朗普在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就曾直言:"他们从不给我诺贝尔和平奖,我配得上,但他们就是不给。" 6 月 20 日,特朗普促成卢旺达与刚果(金)达成和平协议后,在白宫的记者会上,一位来自刚果(金)的记者再次将提名特朗普诺奖的事情摆在了台面上。
资深媒体人 萨苏:
美国促成和平协议附有条件,即获取刚果(金)大量矿藏,特朗普在乌、刚果(金)政策如出一辙,均是以"和平"换矿藏,且和平无保障,实为掠夺,提名其获诺贝尔和平奖或成泡影。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视一切为交易,诺贝尔和平奖与和平皆是,他只求暂时和解。
Part.4
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特朗普的行为显然并不符合诺奖的宗旨。
刚刚结束的北约峰会上,泽连斯基迫于压力,违背了自己战时不会穿正装的承诺,在与特朗普的会面中穿上了黑色的西装。北约秘书长马克 · 吕特在与特朗普交谈中,比喻以色列和伊朗为"两个孩子打架",爸爸要说点狠话的意思,被特朗普当成了北约对自己的"认爹"行为。
更不讲江湖道义的是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吕特发给他的私人短信,内容极尽"拍马",将美国对伊朗的行动称为"非凡之举",吕特在承诺欧洲都会增加 5% 军费支出的同时,还不忘夸赞特朗普"你将实现几十年来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无法取得的成就"。
在北约峰会的尾声,白宫官方网站又添了一把火,发布了一则视频,标题赫然写着:《爸爸回家了:总统特朗普参加 2025 北约峰会》。画面中,特朗普大步穿过长廊,两侧的欧洲领导人如同等待分糖果的孩童。
特朗普如此执着于诺奖,但其所作所为却与诺奖背道而驰,在社交媒体上他甚至将诺贝尔拼写错误。特朗普对诺奖之所以执念颇深,也是有着深层动因的。在美国历史上,共有四名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分别是罗斯福、威尔逊、卡特、奥巴马,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民主党,如果特朗普获得诺奖,将是共和党首位获奖总统,这不仅能巩固其"史上最伟大总统"的自我标榜,更能为接下来的美国中期选举注入强心剂。
资深媒体人 萨苏:
他希望借获诺贝尔和平奖向美国民众证明自己的"伟大",他是表演型政治家,渴望在政治"表演"中获喝彩。他并非仅为共和党争取该奖,而是自认领导共和党,获取诺奖更多是出于自身需求。2026 年 11 月美国将迎中期选举,对特朗普至关重要,因其现掌控总统职位与国会参众两院,若失其一,政策推行将受阻,所以他希望获诺奖提名以在中期选举中处于优势地位。
从特朗普的"诺奖梦"不难看出名,诺贝尔和平奖百年历程中,评选标准如今已经严重偏离了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 诺贝尔的初衷。近些年来,奖项已经日益沦为西方各国之间博弈的政治工具,而其公信力也在政治操弄中不断崩塌。
资深媒体人 萨苏:
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诺贝尔和平奖深受政治因素影响,2000 年后多次颁奖饱受争议,政治家更多出于利益而非贡献颁奖,使其意义备受质疑。
自诩为"和平缔造者"的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发起了席卷全球的关税战,主张将加拿大并入美国成为"第 51 州",威胁不排除利用军事力量干涉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在中东问题上轰炸伊朗并偏袒、支持以色列,俄乌 24 小时停火承诺迟迟无法兑现,对传统盟友欧洲百般戏虐。
在特朗普一次次地突破和平底线后,他的诺奖梦或许终将无法实现。远在奥斯陆的诺贝尔和平中心庭院内,弗里乔夫 · 南森的雕像静立如初,这位 1922 年获奖者曾言:"真理在握者无需抬高声量"。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专业炒股配资网-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