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戴竺芯
“这是我们给弟弟买的礼物,希望我们一起珍惜未来的相处时光。”许太明紧张得双手颤抖,慢慢给弟弟许天明系上手表。一旁的父亲许以喜和母亲邓良芳早已红了眼眶,时隔37年,许天明在他39岁生日的前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和亲哥哥。
哥哥许太明帮失散37年的弟弟许天明戴上手表
7月17日,四川省公安厅的认亲现场,泪水与欢笑交织。许天明在39岁生日前夕,终于见到了分离37年的生身父母;孙春华陪着父亲,共同将35年未见的弟弟拥入怀中; 詹祝平夫妇将积攒19年的压岁红包,交到儿子手中……三个历经漫长离散的家庭在此刻重聚,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动人的一幕。
三个家庭认亲成功
自今年6月启动专项会战以来,四川公安集结最优警力与技术资源,利用DNA、亲缘人像比对等前沿技术手段,成功找回失踪被拐妇女儿童45人,并帮助17名离家出走人员与亲属重获联系,总计助力76个家庭实现团圆。其中,被拐时间最长的受害者与家人分离已超过46年。
生日前最好的礼物
被拐37年后终与亲人团聚
儿子走丢37年后,65岁的邓良芳终于再见到了他。从蹒跚学步的2岁稚子,到如今已近不惑的中年人,乡音虽已改,亲人的面貌却总是相似。
许以喜夫妇找回儿子许天明(右一)
1988年农历四月十二,邓良芳夫妇因农忙返乡,将2岁儿子托付给在绵阳的奶奶照看。他们一家在东门大桥附近经营蔬菜生意,不幸的是,在这期间,孩子在东门大桥玩耍时被陌生人抱走。
孩子丢失时,夫妻俩尚不知情。那天,许以喜突然接到绵阳亲戚捎来的消息,说小儿子许天明丢失,可能被拐走了。许以喜听了后十分着急,但又怕身体不好的妻子受到打击,瞒着妻子先回到了绵阳找孩子。邓良芳是在丈夫许以喜之后回到的绵阳。刚到家门口的巷子处,就有邻居告诉她孩子丢了。“当我回家时看到孩子不见了,急得全身都起了红疹子,四处寻找也找不到。”邓良芳流着泪说道。
此后37年,夫妻俩从未放弃寻子。他们的蔬菜摊几十年都没有挪位置,“掉一根针在地上都不服气,都要找起来。”许以喜说,夫妻俩寻遍了大街小巷,妻子时常坐在东门大桥的台阶上,1992年还曾前往河南认亲,不过没能得到好结果。
2025年5月13日,65岁邓良芳在四川警方帮助下采血。同年7月9日,DNA比对确认在杭州生活的孟文站即当年丢失的许天明。
而在孟文站的心中,自己幼时意外从养父母争执中得知身世,从没想过能够寻回亲人。6月25日下午2点26分,孟文站接到警方电话。电话里的警官告诉他,你的DNA结果比对成功。“我当时在工地上干活,只觉得是不是警官搞错了。”孟文站说,在养父母家中,自己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不过这一信息在现场被邓良芳更正。“你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出生的,生下来9斤多。”
邓良芳带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肉嘟嘟的小娃娃。那是儿子一岁多时拍摄,是邓良芳仅有的一张照片。多年来,邓良芳总是将照片走到哪带到哪。“我想他啊,天天都盼着他回家。”“弟弟回家了,活着就好,健康就好。”
邓良芳展示孩子幼年照片
再次与至亲相见,孟文站和妻子准备了一束向日葵送给爸爸,一束荷花送给妈妈。哥哥则为孟文站准备了一件金佛挂坠,一块手表,现场为弟弟戴上,“希望以后的时光能够一起健康生活。”
4岁时赶场走丢
长姐苦寻35年终盼回弟弟
寻亲人孙春华紧攥着纸巾,泪水模糊了视线。“你长大了,不认识了。”35年的煎熬与等待,在这一刻化作颤抖的拥抱,孙春华终于见到了4岁那年被拐的弟弟孙立明(现名徐风龙)。孙立明在见到父亲的时候,发出哽咽的问候:“您身体好吗?”
孙春华抱着被拐35年的弟弟孙立明
1990年腊月,四川南充仪陇县的年味渐浓。4岁的孙立明跟着外婆去镇上赶集,却在人流中消失。孙春华回忆,家人报警后苦寻弟弟三天无果,那时候家境贫寒,从没有给弟弟拍过照片,寻人只能通过口耳相传。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监控,线索像雪片般消融在茫茫人海。
这些年,孙春华从未放弃寻找弟弟。2025年初,在志愿者建议下,孙春华得知可通过父系DNA比对寻亲。为免年迈父亲忧心,她以“体检”为由为父亲采血。血卡寄往绵阳胡祥雨工作室15天后,胡祥雨警官打来电话:“有一个高度疑似对象。”
7月15日,最终比对确认:河北邯郸的徐风龙正是被拐的孙立明。得知消息时,孙父当晚赶最后一班车来到成都;远在浙江打工的妹妹也准备回家。“我们表哥说,他记忆里弟弟还是瓜子脸的小不点,谁都不敢相信真有找回他的这一天!”孙春华说。
孙立明一家团聚
认亲现场,孙春华反复打量弟弟——那个记忆中“瘦瘦小小”的男孩已经长大。孙立明紧紧牵着父亲和姐姐的手,眼里含着热泪。“昨晚我一夜未睡,我无数次幻想过与亲人见面的场景。今天见到了,很激动,谢谢警方和家人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孙立明说。
19个红包的等待
建筑工夫妻跨越19年找回被拐儿子
詹祝平和陈英夫妇激动地捧出一摞红包,整整19个,从2007年到2025年,每个春节都未曾间断。“儿子,这是爸妈每年给你留的压岁钱……”陈英把这一摞红包交给儿子,不善言辞的她只是看着儿子不断流泪。一旁,23岁的詹宇波(现名杨家伟)双手接过红包,这一刻,跨越19年的思念终于落地。
詹祝平和陈英找回儿子詹宇波
2006年2月,在广州打工的詹祝平难得休假,带着4岁的儿子詹宇波去买菜。路上因孩子哭闹,詹祝平将儿子安置在工地百米外的空地上。“那里是工友孩子们常玩耍的地方,我打电话让老乡喊我老婆来接,谁知传话错了,我老婆还以为孩子跟我一起去菜场了……”回忆至此,詹祝平低下头。
买完菜回到家的詹祝平,发现妻子并未接到孩子,孩子失踪。夫妻俩发动工友搜寻,贴遍路边的寻人启事却被雨水一次次冲褪颜色,也没有儿子的消息。
陈英留有一张和儿子詹宇波的唯一的合照
“全怪我!”这句话成为詹祝平的心魔。多年来,夫妻二人总有心结,也时常互相责怪,对儿子的思念像刀刻在心上,让他们在无数的夜晚里难眠。自此之后,詹祝平辗转各地,边打工边寻子,妻子则留守老家。2018年首次采血DNA入库无果,2020年二次采血后,他们甚至追到东北核查线索,却依旧失望而归。
陈英向记者展示她留存的孩子詹宇波的照片
直到2025年6月,警方通过DNA比对成功,确认在广东生活的杨家伟即当年丢失的詹宇波。詹宇波虽知自己非亲生,但养父母疼爱,因此他一直未寻找过生身父母。
认亲现场,詹宇波抱着母亲:“我回来了。”陈英再也忍不住,靠在儿子肩上痛哭不已,19年的思念和19个红包,终于得以拆封。
陈英见到儿子时痛哭流涕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专业炒股配资网-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